葡萄在马陆镇的发展,还得从最初的巨峰葡萄品种说起。葡萄本是北方水果的品种,在1980年以前,谁都不会相信,它能在南方的土壤上生根扎营。上海市葡萄研究所所长单传伦告诉记者,当年,巨峰葡萄曾被北京、山东等地引进。1981年起,马陆镇也引进了这一品种,开始了葡萄研究与生产。不过,头一年,葡萄藤光开花,没结果,第三年的成果让大伙喜出望外:2.2亩巨峰葡萄年总产量达4000斤。到了1985年,亩产达到3500斤,仅樊家村樊家生产队就有40多位农民到外区县、乡镇承包葡萄,每年获利100多万元。
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,马陆镇葡萄总面积达到7000多亩,1996年,成立上海市个镇级园艺研究所:马陆葡萄研究所。马陆镇,成了的“中国葡萄之乡”。“马陆葡萄”为此也成了知名中外的一个品牌。
葡萄成为农民的摇钱树
虽然马陆的工业产值很高,但给农民带来直接利益却离不开葡萄。种植一亩葡萄每年至少可获10000多元收入。目前虽只种有4000多亩葡萄,但产值效益比90年代高出50%,每年可达3000多万元,而这些钱全都实实在在进了农民的腰包。
葡萄产业深得农民的拥护,葡萄给马陆农民带来了实惠。如今,在马陆镇,凡是种植葡萄的村民,一提起葡萄产业,都显得欢欣鼓舞。镇里的不少年轻人上大学靠的是家里卖葡萄的钱,许多农民次买商品房靠的也是葡萄款。多年来,每到7、8月份葡萄收获季节,镇上的银行里农民存款就明显增多,卖葡萄的收益甚至超过了在企业打工。种植大户管华明,2005年所种的100多亩葡萄,净收入100多万元,2006年的形势可望更好,葡萄还没成熟,订货单已经来了几十份,200来亩的货大部分已被订购。
葡萄产业走精品路线,少生保优生
经历了20多年的跋涉,“马陆葡萄”已是海内外消费者心中的爱。成色、粒重、糖份、穗形成为支撑马陆葡萄这一品牌的四大标准。任何一个标准不合格都会损害马陆牌葡萄的信誉。以巨峰为例,并不是粒越重就越好,它的标准是每粒13克,少于13克,栽培技术未过关,大于13克,氮肥超标,激素超越。上海葡萄研究所所长单传伦笑着说道,“种葡萄不是捣江湖,也要实行计划生育,少生才能优生!”
正因为执行这样的严格标准,马陆牌葡萄每斤25元的葡萄仍供不应求,将价格空间拉大,马陆种植葡萄的果农从中得到了实惠,水涨船高,他们种植的葡萄也买了个好价钱。马陆葡萄研究所在内的马陆葡萄2005年效益仍比2004年增长40%,平均亩产值达到了12000万元,经济收入创历史新高。据统计,3026亩葡萄总产量6100.59吨,总产值3887.69万元。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